相信有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走進一家便利商店,看見琳瑯滿目的商品又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時,最後都會去挑選那個最特別、最不一樣的。
想像超商裡的一個冰箱裡全部都是紅茶,而突然間,一瓶奶茶突然浮現在你眼中,猶如鶴立雞群般,霎地消除你所有的選擇障礙,成為你心中的唯一救贖。
沒錯,商人就是利用這種神奇的效果,來操縱消費者的選擇,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相似效果。

相似效果,
指的是在所有商品中,若大部分都屬於同一款式,消費者則會傾向去選擇那一個最不同的產品。因此,若商人想要多加善用這麼現象所帶來的效益,便會想要推出一個與市面上不同的產品來突圍。
舉例而言
假設市面上目前有A,B兩廠牌的紅茶拿鐵,而你正站在櫥窗前卻猶豫不決:A牌的看起來很好喝,B牌也很難令你割捨。
這時,遠處有個C廠商看穿了你的心思!與其再推出一個看起來更好喝、價格也不會貴到哪裡去的高c/p值的紅茶拿鐵,他們會選擇做一個不同的產品,例如烏龍拿鐵。
因為他們知道,當三種產品擺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更加傾向去選擇那個唯一不同的產品。
相似效果常常暗中的操控有選擇障礙的人,導致他們落入商人所設下的陷阱中。因此,下次消費時,不妨問問自己的內心,最想要的究竟是哪一個產品?
否則,人們常常買了那個貨架上最特別,但卻不是自己需要的產品。
練習時間
想想看,蘋果在推出iPhone X時,官網將iPhone 7和iPhone 8擺在旁邊,我們可以怎麼用相似效果來解釋這個做法?
參考資料
| 上期解答 |
回想看看,小時候在夜市打彈珠,即使你沒有任何連線,阿姨還是會微笑的送你一瓶「津津蘆筍汁」。想想怎麼用 That's Not All technique 解釋此種行銷策略。 其實它是「玩彈珠,附贈一杯飲料」的商品,只是如果一開始先給了你飲料,你反而會覺得玩彈珠浪費錢,下次自然也不會光顧了。
國商小知識,我們下次見 ;)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