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難決定要買哪個喔!
- 國商營 臺大
- Dec 13, 2018
- 3 min read
Updated: Dec 15, 2018

妥協效果 ,
指的是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或服務時,通常會比較頃向選擇中間的選項,而非較為極端的選項。
最簡單的分法就是訂價,若是同性質的產品有三種或以上的定價,消費者通常不會選擇最貴或最便宜的產品而是去選擇價位較為中間的產品。
情人節到了,燭光晚餐要點什麼?
現代年輕人一進入一段感情後,兩個人就時常黏在一起,一到情人節、在一起一百天都會慶祝,一說到慶祝,兩個人就會挑選一間燈光美氣氛佳的餐廳共享燭光晚餐。
一走進餐廳,服務員送上Menu後,一般情侶都會想說今天的日子這麼特別,那樣點在家就煮得出來的、最便宜的餐好像不大適合;但是點像是鵝肝這樣的、最昂貴的餐感覺好像又太超過。這就是一種妥協效果的消費選擇,在同性質的商品或服務中,消費者較容易選擇中間特性的選擇。其實,餐廳老闆也知道消費者通常不會選擇最貴和最便宜的餐點,因而在菜單中放上極端的選項或較不受歡迎的餐點去引導消費者選擇他們想要販售的商品。
我們是不是都落入了商人們所設計的圈套中了?
筆電是大學生人手一台的3C產品,假設你在選購筆電時,只有A跟B兩台筆電供你挑選,然後你經過一番比較之後,你覺得A和B沒有明顯偏好,但是若是販賣商加入了昂貴的筆電C供你選擇,若比較三者後你覺得筆電B會有種折衷、比較不極端的感覺,這樣賣方多加入筆電C的行為便會增加消費者購買的誘因。
這樣講可能還是有些抽象,那我們下面舉個買電視的例子。
假設A電視畫素為1920x1080定價25,000元和B電視畫素為1366x768定價20,000元,此時消費者沒有特殊偏好還在猶豫要不要多花5,000元買換取更好的畫質時,廠商多加入了C電視畫素為800x600定價15,000元。C電視就算便宜了10,000元,畫素卻又更低了。
則此時消費者會偏向不願意多花5,000元購買畫素較高的電視,因為C電視的加入使B電視無論在價格還是畫素都呈現了折衷的特性,故B電視在消費者心中達到了妥協效果,增加了消費者對B電視的需求。然而,生產方(賣方)就是故意套用消費者這樣的特性去引導消費者選擇產品的。
練習時間
其實妥協效果充斥在我們生活中,但我們往往不會發現,大家在購物時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選擇是不是也落入了商人的圈套了呢?
參考資料
| 上期解答 |
有一項以賽車進行的實驗,讓受試者使用性能相同(都是同一台車)、車身包覆著不同標誌來進行遊戲,標誌分別為:可口可樂、紅牛、健力士啤酒,純品康納,和沒有品牌。
照理來說,因為汽車性能都一樣,得到第一名到最後一名(第五名)的次數應該都要差不多,而事實上,其中四個都符合這樣的結果,但卻有一個例外,其得到第一名和第五名的次數特別多,原因可能是操縱者更喜歡用這種標誌的車在直線上提升速度,轉彎幅度也比較小,因此容易拿到第一名,但也因此容易衝出賽道,或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而落到第五名。
大家來猜猜看,到底是哪一種標誌的車,造成這種結果呢?
答案就是「紅牛」,大家都猜對了嗎?「紅牛能量飲料」的品牌形象不只影響了飲料的味道或選擇,也可能影響到行動,操縱者在使用紅牛標誌的車時,受到紅牛品牌形象的影響,覺得自己精神振奮、戰鬥力高昂,因此造成了容易拿到第一名或第五名的結果。是不是很有趣呢!
國商小知識,我們營期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