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IB Column

【 產 業 新 知 2 】 全方位的奢侈生活來臨

Writer's picture: 國商營 臺大國商營 臺大


奢侈品簡介


我們學到「供需法則」的例外時,有一分類為「奢侈品」。


在經濟學上,奢侈品是指價格愈高,需求量卻愈多的商品,就消費者的角度切入,奢侈品的特點有:精細的工藝、獨特的設計,也是高價格、高質量商品的代表,同時,更可以幫自己「抬高身價」,擁有奢侈品項,間接象徵了較高的社會地位。


奢侈品常見品項有:服飾、珠寶、皮包、香水、跑車、手錶、酒......,但我們經常是以「品牌」而非「品項」去理解該品項的價值,像是我們會說「LV的手拿包」、「Chanel的香水」,加上品牌後,商品瞬間提高不少檔次,也因此,奢侈品品牌重視自己的形象、魅力,以及品牌營造出的氣氛。品牌會盡全力提供好的商品、好的服務,讓消費者感到滿足、有歸屬,讓消費者認同品牌創造的文化、價值。


從經營的角度切入,奢侈品品牌大多都屬於「母集團、子品牌」的經營模式,全球著名審計和企業諮詢公司德勤(Deloitte)近期公布2018年全球奢侈品排行榜(Global Powers of Luxury Goods 2018),依據年度銷售額對全球奢侈品集團進行排名。前三大集團分別是,法國LVMH、美國雅詩蘭黛集團(Estée Lauder Cos. Inc)以及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 SA)。旗下分別有眾多子品牌,以LVMH為例,旗下共有Louis Vuitton、Fendi、Bulgari等10個品牌。


數位化的影響


電子商務、社群網站 隨著手機普及率提升,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有了大轉變,因此,奢侈品品牌紛紛進駐電商平台或是自行成立電商。在中國,LVMH、Hermès(愛馬仕)和Kering(開雲)集團,將旗下品牌先後引入天貓,並同時開通微信銷售功能,讓商品資訊曝光機會更多。


電商帶給品牌的好處不只如此,時裝秀在線上直播時,消費者就能直接透過官網下單。以往發表結束需等待六個月的時間,商品才會真的進到零售店裡,但電商的便利讓消費者拿到商品的時間速迅縮短為七個星期,不僅大幅提升服裝秀的曝光度,也讓消費者享受直接購買的快感。


與此同時,原本被視為會「貶低身價、失去神秘感」的社交平台,近年也變成奢侈品曝光的管道,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等社群媒體都可以看到奢侈品牌的經營足跡,許多品牌宣傳時會建立主題標籤(hashtag)展示此系列商品想傳達的內在價值,製造消費者之間的話題,像是 #welovecoco、#GucciGram、#mycalvins,都是成功在Instagram引起迴響的hashtag。


社群平台經營有素的Burberry也曾經分享過:「讓小眾獲得需求,讓大眾了解品牌」是因應數位化的必要調整,而通過社群平台擴散,能夠最快速到達這個目的。 各個品牌轉變策略後,影響也直接反映在奢侈品的銷售金額上,在2016年,全球個人奢侈品的銷售金額總共是2540億,其中共有200億(約8%)來自線上販售通路,知名的顧問公司麥肯錫( McKiensey&Company )也大膽預計,2025年總銷售金額可以達到3830億,而線上收益可以提升到740億(約19%)。


並且,電商以及社群媒體所能帶來的不僅僅是數位營收,伴隨著的曝光也有強大的外溢效果,讓消費者更傾向走入實體店面。 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2016 年的預測中更指出有 61% 的奢侈品營收即使不是直接來自網路,也會受到網路的影響,在 2017 年貝恩諮詢(Bain & Company)的報告中,這個數字上修到了 70%。


因應數位化的轉變:體驗行銷


雖然奢侈品品牌即使透過網路得到了大量曝光的機會,但官網、社群網站等對於奢侈品品牌只是「溝通用的媒體」之一。再者,線下消費的比重仍然多出線上營收,實體店面仍然是消費者決定購買與否的場域。


因此,奢侈品品牌依然需要著重於加強品牌特色以及實體店面的服務、擺設、質感,以延續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

2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コメント


logo.png

Copyright © 2019 IBCamp

bottom of page